同獲特區政府頒授勳章肯定貢獻
第 2499 期(2012 年 7 月 15 日)
◎ 要聞
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執行董事李炳光牧師及真道書院校董陳鄭美珠,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勳章,讚揚他們分別在社會服務及教育界作出的貢獻。
今年有295人獲特區政府頒授勳銜及作出嘉獎,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執行董事李炳光牧師獲頒授銀紫荊星章、真道書院校董陳鄭美珠獲榮譽勳章。
李炳光牧師被評為長期熱心服務社會,表現卓越,尤其投身牧養工作數十年,致力服務貧苦社群及關懷社會,盡心竭力,貢獻良多,現獲頒授銀紫荊星章。對今次授勳李牧師深表感恩:「這個獎項是對我工作多年的肯定與認同。其實有很多人比我做得多,我只是靠天父的力量做好我的工作。願一切榮耀歸給天父!」
回顧過去五十年的牧養工作,退休多年的李牧師工作從沒間斷。他表示,退休的生活給他更多自由與空間,做更多佈道事工,並致力參與脫貧的工作。現任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主席,李牧師認為香港的貧窮問題很難解決,只能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」,果效不夠徹底。很多在職貧窮、隱閉青年、失業中年,得不到政府的幫助:「他們需要接受關懷,而教會所作的可以更徹底,因為我們能靠著耶穌基督的愛心,以堅持的態度,深入關顧他們的需要。」
過去牧養的工作雖然繁忙,但李牧師仍然會花時間主動接觸人:「牧者常常說很忙,但時間管理好重要。我認為,牧者最重要不是工作有多少,而是將最重要的事做到最好。正所謂『first thing first』, 必要時要將日常瑣碎事務分給他人處理。牧者最重要是牧養、講道、關懷人及社會的需要。」
他認為,給小子的「一杯涼水」有時看似少少的付出,卻能叫人得到幫助。正如主耶穌說,一粒麥子要落在地裡才會結出子粒。 他深信,關懷貧窮人的愈付出愈有力。
李牧師認為,耶穌所指的貧窮不單是物質貧窮,包括心靈的貧窮:「香港有很多貧窮的『富』人,教會有責任向他們傳講關愛、憐憫、施予的福音,使他們心靈得到富足。同時幫助經濟貧窮的人自力更生,在心靈上富足,努力更生創造未來。」
真道書院校董陳鄭美珠獲頒榮譽勳章
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校董陳鄭美珠,今年將會接受行政長官頒授榮譽勳章,以表揚其對教育界的貢獻。
陳太退休多年,仍繼續本著樂於助人的精神致力在教育界服務,裝備新一代的領袖,她直言「有甚麼我能幫忙,我一定樂意去做!」
曾擔任三間學校的校長及被委任為教育統籌委員會的成員。今次授勳對她來說是一個驚喜,「我一直都是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,竟然得到認同。這樣我便多一個故事與孫輩分享。」陳太盼望兒孫們將來要作有用的人,為人、為香港社會做點事。
她深信,有機會為社會出一分力、幫助人是自己的福氣,「別人還用得著我之處便是最大的榮譽。」多年來的服務,她常以母校瑪利諾修院學校校歌作為她做人的座右銘— to accord dignity to all, to give loving and generous service 「to home, to country, to the world」。